约3940个字。
活用成语(熟语),类比联想课堂教学实录
(类比联想是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与之同类的人、事、物的联想。)
类比联想,其媒介是事物间的相似、类似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成语的不同含义。
2、能够依据话题,选择成语作为话题作为材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
本课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高考话题作文专题。有了话题,定了中心,下一步该怎样寻找作文的材料,并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呢?今天介绍一种方法:活用熟语,包括成语,类比联想。大家都知道家喻户晓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怎样运用它,挖掘它内在的意蕴,为我所用,为文章中心服务。板书示意图:
意义
成语意义成语
意义成语观点
成语
(边说边解说)一个成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观点,挖掘出不同的意义。一个话题作文主题、观点也可用不同的成语来说明它,甚至可以从成语本身出发,展开类比联想,找出与该成语内容相似的、相关的事物。这样,通过联想,发散思维,有效地拓展思路,丰富了文章内容。
现用“狐假虎威”这一成语说明,师生探讨如下:
师:“狐假虎威”这一成语原本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依借别人势力欺压人。
师:能否提出新的见解?
生:狐狸很聪明,懂得借用老虎的威力保护自己。
师: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种狐狸聪明的事?
生:借花献佛
生:借刀杀人
生:君子善假于物
师:“善假于物”这一项又可以类比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
师:(启发):听说女生宿舍准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了,这是借什么?
算不算是善假于物?
生:草船借箭
生:草刿论战
师:曹刿借什么?
生:借士兵的力量攻击敌人
师:我们连江开发区建设借什么?
生:借钱
师:借谁的钱?
生:外商
师生:招商引资
师:“狐假虎威“原义是借老虎的势力欺压人,类比联想,试一试找写例子说明。
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