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作家汪曾祺说,读小品文是悠闲的,可以得到有文化气息的健康的休息。他的《胡同文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笔者学着他的“文化休息”,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快乐语文”:在快乐中增长见识,了解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的内涵;在快乐中体验情感,感受北京市民散淡、平和、自足与作者怀旧、感伤、理智超脱的情怀;在快乐中品味语言,体会京味语言醇厚活泼的魅力;在快乐中拓展开来,由远及近,从北京的胡同文化联系到家乡的地域文化——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过的江山市廿八都镇的“飞地文化”。在初步介绍后将此确立为班级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各个研究小组讨论申报子课题。
一、序曲
上课铃声过后,我打开多媒体,屏幕上映出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高亢热烈、韵味醇厚的京腔歌曲《故乡是北京》在京韵大鼓的伴奏下袅袅而起。
(多媒体最大的作用是渲染氛围,创设情境,能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之不足。)
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听得如痴如醉。
我恰到好处地按下鼠标,音乐戛然而止。
“看大家的表情,都被这画面和歌曲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怎么样?”我微笑着问学生。
“太美了!”“太好听了!”还有人打趣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引得哄堂大笑。
“知道这是哪里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北京!”
我顺势导入:“对,北京。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韵味醇厚的京腔京曲,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文化绵绵的魅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位文化老人写的京味小品文《胡同文化》。”我边说边在胡同背景图上即时打上字幕“胡同文化”。(不以事先做好的示人,以增强现场感,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互动、随机。)
然后问学生:“这位老人是谁呢?”
“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