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15 9:41:1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9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8张,教案约2680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重庆观音桥中学    陈南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在品味中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过程:
  (引入课文)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
  (多媒体展示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注意
  阙(què )    宦(huàn)     岐(qí)三个字的读音。(齐读)
  一、 题解:(板书)
  1、 作者简介(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下注释①第二排。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 年,卒于公元675年。字子安,绛(jiàng)州人。唐代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请同学们用横线把这些文学史常识的知识勾画出来)王勃,十四岁就考中了进士,做过朝散郎、虢(guō)州参军等小官。他25那年,去海南探望父亲,不幸溺水而死。在诗歌创作上,他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格律诗有所建树,为唐朝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著有《王子安集》。
  2、课题解说(板书)
  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这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二、内容简析:
  (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是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分别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即将告别)由三秦之地保卫着的京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首联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其中的“风烟”和“望”这两个词用得好。它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写作手法上,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城阙”对“风烟”,“三秦”对“五津”, 极壮阔极精整。
  (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古为秦国,秦亡后,项羽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意思是:我同你此时都怀着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诗人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劝慰友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岐路”,点出题面上的“送”字。“岐路”就是岔路,古人送行,常常是送到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岐”
  因为首联已对仗工整,为了避免太呆板,所以颔联以散调承接,使文章跌宕(dàng)有致。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