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12 11:11: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10字。
  七、月迹
  授课人:赣榆县实验中学张玲
  授课时间:2008年3月12日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
  其发展变化轨迹。
  2.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品美品趣,净化心灵。
  3.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孩童寻月的心态
  教学难点:对那个慈祥神秘的全智式的奶奶的解读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的歌曲以前听过吗?歌曲名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也是老师小时侯最喜欢听的歌曲。一段优美的旋律,一轮皎洁的圆月,好似又把我带入了那梦幻的童年。想听听老师小时候的事吗?(想)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我们或是跑到村边的草垛前玩捉迷藏,或是顶着月色,一路嬉笑打闹地去邻村看电影,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月光下唱歌,在月光下玩耍……直到家长大呼小叫回家睡觉,小伙伴才一哄而散。
  同学们,想必你们也有与月亮为伴的美好回忆,说出来,我们分享一下好吗?(两名学生说)月亮高高在上,它用那双温柔的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我们只是享用了这份无边的月色。可是,就有一群孩子与我们不同,他们在中秋之夜锲而不舍地去寻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与那群孩子一起,穿上梦的衣裳,在那个清澈、透明、通亮的世界里,去寻月吧!
  二、自由朗读课文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从字面上看,“月迹”是什么意思?(月亮移动的踪迹、月亮变化的轨迹)
  2.在“月迹”前可以加上一个什么动词?(寻)
  “月迹”还可理解为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足迹。
  3.初步理解了标题的含义,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出示月亮的图片及相关要求)
  提一个要求:要求大家找找孩子们寻月的足迹,找找月亮的踪迹,并且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给一个建议:我在读这篇文章时,发现孩子们一直是在奶奶的提示下寻月的,大家不妨也留意一下奶奶的语言,并且也勾画下来。 
  四、牵行踪
  1.文中借助哪些事物清晰地描绘出月亮移动的踪迹?(指名答,其余同学认真听,及时修正自己的思考结果)
  生答:竹帘、镜子、桂树、酒杯、葡萄叶、瓷花瓶、爷爷的锨刃、小河、孩子的眼睛  (板书:月亮:镜中    院中、杯中     河中、眼中)
  师总结:景象显得丰满形象,美的意境得到充分体现,也能表现儿童对月迹的发现之乐。
  2.“月亮走,孩子也走”, 孩子们寻月的足迹是什么?
  指名答:室内(中堂)、院内、院外
  3.围绕月迹,文中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①镜中看月(生有感情朗读)
  ②院中望月(四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奶奶、我们、三妹、叙述)
  ③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
  4.文中的孩子不断地去追寻月亮,为什么我们的童年却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噢,他们一直是在奶奶的提示下寻月的。
  ①读奶奶的提示性语言(四句)
  ②奶奶的这些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③分析奶奶话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让孩童心灵升华)
  (板书:奶奶:引导     鼓励     激发) 
  ④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了解、呵护童心,孩子们更是信奉、爱戴她。大屏幕出示几个句子,两名学生读,注意“果然”、“果然”、“果真”、“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