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言精段的初步赏析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教案 / 中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9 23:24:5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00个字。
  江苏邳州四中初三复习备课
  语文学科
  学校_四中___班级_三一___任课教师_于怀刚___上课时间____
  考点 文言精段的初步赏析
  考点阐释 (教师通过近年中考试题的纵向和横向比较,总结概括,给学生明确此考点近年中考命题的设题特点:考查方式,常见题型等;包括可能考查的命题内容及设题方式)
  1.理解诗意
  包括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象征意义的理解。如:
  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写景,诗人撷取“杨花飘落”“子规啼叫”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涕二句间接叙述事情,紧扣诗题。“过五溪”写出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三、四句抒情,虽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三、四句将客观景物人格化了。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这样把客观景物和人的主观感情融在一起。
  2.分析技巧
  包括理解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诗词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等。如:
  读《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的感受。
  B.诗歌用“半亩方塘”比喻书,“天光、云彩”比喻书中的内容,运用比喻表现诗人读书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时的境界。
  c.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这样才能达到新境界。
  D.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暗含哲理,给人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断、新水流长。
  3.理解语言
  包括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的音乐美、节奏美和韵律美。
  例如上文《观书有感》的B项就是对语言的理懈。
  4.理解意境如《使至塞上》要求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意境。
  考点知识梳理 (就此考点相关知识进行细致梳理,形成一个具体、系统的知识网络)
  1.把文言文当文章来读,不考文法和句法,原则上不涉及虚词;强调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和作者的情感。
  2.适当选用课外文言文和课内进行比较阅读。
  3.比较阅读(或“有关链接”)呈上升趋势:2006年南宁市第9题;2006年南通市第24题;2006年漳州市第12题;2006年河北省第10题;2006年海门市第24题;2006年黄岗市第12题。
  4.“断句”的能力,这是对学生文言语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考查方式。
  5.翻译句子的大意要抓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