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9 20:2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20字。
  《纸船》教学设计
  【课文解读】
  冰心的诗歌《纸船》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饱涵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呼唤。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选取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用纸船向人们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一种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作者思念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教学目标】
  1、透过诗作的表面文字理解诗的主旨。
  2、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
  3、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设想】
  诗歌是最能体现人类情感的文学形式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我确立本文以配乐朗诵为主,让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探究感知,从朗读和音乐中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的心,对祖国热爱的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籍贯福建长乐。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冰心在创作上深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1923——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对往事的回忆,   陆续写成亲昵恳切的29封寄小读者的信,集结为《寄小读者》,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都是写给孩子、宣传爱心的。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是——母亲、童心和自然。 
  冰心晚年时把自己的稿费20余万,捐给了孩子和希望工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