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90字。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 的特点。
2、学习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左光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左光斗清正无私,刚强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
重点:
教学要求2、3;
难点:
教学要求1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安排:
二课时(课内自读)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五人墓碑记》中“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这句话是指什么事情说的?(明熹宗时期魏忠贤专政,假借皇帝命令杀害贤良正直的人。)“大阉之乱缙绅而不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这句话是不是说所有官员全都依附魏忠贤?(不是,也有少数官员和在野的东林党人跟魏忠贤作坚决的斗争。) 教师指出:本文所描写的左光斗就是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为此献出了他的生命。他的名字是永垂不朽的。正因为如此,方苞写了这篇文章来纪念他。
二、指导题目
逸事:也作“轶事”多指官修正史不载而仅存于民间因而并未广泛流传的事迹。
三、简介作者
方苞(1668—1749),清散文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桐城派”的创始人。著《狱中杂记》。
四、简介左光斗与史可法 |
左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人,在北方兴修水利,天启四年任左迁佥都御史,被诬陷,死于狱中。魏忠贤被除,左光斗以其忠贞刚强的品行得到“忠毅”的谥号。
史可法,字宪之,崇祯进士,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李自成灭明后,他在南京拥立福王为帝,加大学士,称史阁部。马士英不愿他当国,使守扬州,清军南下,攻破扬州,史可法自杀未死,被清军所执,英勇不屈,壮烈殉国。
五、时代背景介绍。
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干预政治,为祸愈演愈烈。熹宗为皇太孙时,魏忠贤导以宴游,甚得他的欢心。熹宗即位(1621年,16岁)后,魏又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由是得以把持朝政,自称“九千岁”。魏又亲自掌管当时的特务机关东厂(即课文中说的“下厂狱”的“厂”),动辄假借皇帝名义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俱不听。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左光斗,说他们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为他祈求减罪。七月,下杨、左等人于狱;八月,在狱中杀害了他们,决熊廷弼于市。九月,熹宗赐魏忠贤印文曰“顾命元臣”,赐客氏印文曰“钦赐奉圣夫人”。政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