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六:议论性作品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4 13:04: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280个字。
  专题六议论性作品阅读
  四川自贡何泽彬
  ●考点研读
  课标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考点阐释
  与现代文阅读要求对应,结合近三年的中考,我们将议论文的考点归纳如后: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判断或概括章的中心论点。②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论证思路。③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④辨识论证方法并分析其的作用。⑤概括论据、文段主要内容。⑥结合语境理解、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文章的语言特色。⑦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看法、感想、评价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
  ●阅卷报告
  例1
  读书与思考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选自《中国教育报》)
  (2007年四川广安中考语文试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典型误答】读书与思考
  【正确答案】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的指向非常明确,要求学生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加思考,忽略结论,一味把论题当成中心论点,正是本题误答的原因。这样的误答显然是不能得分的。
  2.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4分)
  【典型误答】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例如:作者引用论语中的话,证明了读书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正确答案】事例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各1分)例如:作者把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青年人盲目追逐国外思想、学说作为事例,来论证思考的重要性。(2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