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9360字。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
2007-2008学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卷
注意:1.本试卷共五大部分,24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错位置不给分。
一.基础知识(8小题 ,每小题3分,共 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濒临(bīn) 端倪(ní) 涸辙之鲋(chè) 沁人心脾(qìn)
B.热忱(chén) 蹉跎(cuō) 博闻强识(zhì) 模棱两可(léng)
C.鞭笞(chī) 腼腆(diǎn) 病入膏肓(huāng) 稳操胜券(quàn)
D.殷红(yīn) 踯躅(zhí) 瞠目结舌(chēng) 草菅人命(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家具 优柔寡断 撕杀 招聘启示
B.烦燥 既往不究 斡旋 兵荒马乱
C.苍桑 鸦雀无声 抱负 融汇贯通
D.震撼 张皇失措 宣泄 再接再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们对停播减肥等5类广告的做法表示欢迎,这类广告数量多,时间长,有时一个广告几分钟,令人不厌其烦。
B.十一届人大开幕之前一小时,人民大会堂外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C.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可谓是比比皆是。
D.长江三峡奉节县境内的白盐山,整个山形如夔门雄姿,实在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才的形成不全受制于学历,而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已经不容置辩地作了论证。
B.德国人拍摄的《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夜》反映了德国人的痛苦自省,让世人了解为何一个狂热的领袖与狂热的理念会造成600万犹太人被杀的巨大悲剧。
C.感谢你给我这么详尽的解释,我会慢慢琢磨,如果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会再来垂询的。
D.这一批亲历过“五四”运动,或是受“五四”精神影响很深的青年人,他们大多数留过学,起码东渡扶桑到过日本。用今天的话说,是“海龟”派。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推倒学校的南墙改做商店这件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它本身的商业意义并不大,它象征着___________。这样,喧闹的声音和世俗的风尚从此长驱直入,人也浮躁,心也浮躁。
①人们通过锱铢必较的商场之门进入学校
②做学术的地方与做生意的地方不再有什么两样
③一种精神失去了围墙的庇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可叹) ②昼夜勤作息(工作和休息) ③纵一苇之所如(往,去) ④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生活上的利益) ⑤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十几批) ⑥项籍少时,学书不成(文字) ⑦意气骄满路(意志气概) ⑧载笑载言(又,且) ⑨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发怒) ⑩淹通群籍(深入)
A.②④⑤⑦⑨ B.①③⑤⑧⑩ C.①④⑥⑦⑩ D.②③⑥⑧⑨
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不以物喜 汝不必以无侣悲
B.会缑侯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吾先死留苦与汝
C.故且降,待大王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于今无会因 曾于青史见遗文
8.选出对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③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 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⑤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⑥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⑦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⑧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彀?
⑨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⑩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A.①⑥/②③⑤/④⑨⑩/⑦/⑧
B.①③/②④⑥/⑤⑦⑨/⑧⑩
C.①④/②③⑥/⑤⑨⑩/⑦/⑧
D.①④/②③⑥/⑤⑦⑨/⑧⑩
二.古诗文阅读欣赏(3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9—14题。(共23分)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①楚狱②。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郎陵侯藏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