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25 10:53: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20字。
《吆喝》课堂实录
南京晓庄学院附中  华云
【内容提要】:众所周知,放置时间越长的酒越香,教学技能越高的教师也越受人青睐,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年轻教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经验,迅速成长起来呢?我认为是磨课。本文即通过作者一次磨课的经历,并作前后比较得出心得体会,与年轻教师共勉。
 《吆喝》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于民俗的一篇课文。经过不断地磨课,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将第三次上课实录记录如下,其后是比较前两次试课分析得出的体会。
(一)导入
师:曾经,在人们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什么声音?
生(齐):吆喝声。
师:是呀,只可惜大家听到的是女生版。如今,作为民俗的吆喝声绝大多数已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北京人萧乾笔下的《吆喝》,也许它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吧。(板书)文题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
师:默读课文,回答: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吆喝声?
生1:第6节“馄饨喂——开锅”、第7节“硬面——饽饽”。
生2:第11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
生3:第12节“荷叶糕”、“荞麦皮”。
生4:第10节“喝了蜜的大柿子”、“葫芦儿——刚蘸得”、“烤白薯哇真热乎”。
生5:第11节“小玩意儿赛活的”、“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生6:第9节乞丐的乞讨声。第13节卖萝卜的和第14节卖冰棍的。
师:基本上找得差不多了,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向读者一一介绍的?
生1:有白天的。
生(齐):不对,是早上的。(板书)
生2:还有晚上的。(板书)
生3:还有一年四季的。(板书)
生4:有直接介绍卖什么东西的。
师:那就是吆喝的内容。(板书)
生5:还有从吆喝的声调及音韵节奏角度进行评价的。(板书)
师: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部分):书中有的小节前已归纳好了。
师:这些部分之间又是用过渡句进行衔接的,大家能找到吗?
生1:课文的第二小节。课文由洋人的欣赏器乐过渡到北京街头的叫卖声。
生2:还有课文的第八小节开头第一句话。
生3:文章第十小节和十一小节的开头第一句话都是过渡句。
师:大家集体朗读这些过渡句。(学生朗读)
师:作者将如此繁多复杂的吆喝声归类介绍,并在有些部分开头用一总领句,每部分之间又用过渡句来贯穿,使得文章内容多而不乱。我们今后写类似的文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既然吆喝有内容、声调、音韵节奏,可见吆喝它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三)细读课文
师:老北京城的吆喝有何特点? 
生1: 用“就剩两挂啦”中的“就剩”突出已所剩无几了,吸引人快来买。当然对孩子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