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8910字。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卷
语文 (二)
安徽合肥42中方立平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别忘了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了不少古典诗词,并能熟背成诵。请认真阅读下面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及篇目填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任选两项回答。)
诗词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描绘人文景观、书写宏伟抱负、感慨人生冷暖的重要途径。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回乡激荡着柳暗花明;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在他们留下的诗词中,是我们传承的一笔宝贵财富。
李 白: , 。《 》
辛弃疾: , 。《 》
范仲淹: , 。《 》
陆 游: , 。《 》
苏 轼: , 。《 》
2.你读一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完成(1)—(5)题。(11分)
[甲]黄山的钟灵毓秀,不在于其秀丽的自然景观,而在于其山川灵气所孕育的文化内蕴,可以说,黄山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发详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异军突起的桐城学派的摇篮。
[乙]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人的眼里,诗有形,那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诗有味,“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中的梅树清气飘逸;诗有声,“马作的卢飞快, ”,征伐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诗有色,“角声满天秋色里, ”,声色相衬,像一幅写意的画。
(1)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毓”应查 部,其读音是 。(2分)
(2)下面词语中“博”字与加横线词语“博大精深”中的“博”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博古通今 B.地大物博 C.以博欢心 D.聊博一笑
(3)上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错别字 ,订正: 。(1分)
(4)请根据[甲]文提供的关于“黄山”的评价,以及你对黄山的了解,完成下面句子的填空。
黄山作为名山,是安徽人的骄傲。它的美在于 ,它的美还在于 。(2分)
(5)按[乙]段的要求,填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
3.名著阅读。(5分)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1分)
(2)从这段文字来看,马谡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2分)
A.智勇双全,谨慎细心 B.指挥若定,胆识超人
C.狂妄自大,麻痹轻敌 D.好高务远,死守教条
(3)有关该古典名著中人物的故事有不少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2分)
示例: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刘 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①刘备借荆州——
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③(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④( )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学校准备举办“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认真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2分)
(2)如果班里征集本次活动的方案,你打算设计哪几个步骤?(4分)
(3)活动结束后,班里将出一期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仿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