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390字。
2007年高考全国19套作文试题审题立意指导及例文
2007年语文高考共有19个作文题,基本分三种类型:
材料作文:全国一(看图作文)、全国二、北京、湖北、宁夏和海南卷、上海春考卷
话题作文:山东、浙江、广东、海南、重庆、四川卷
命题作文:上海、天津、辽宁、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安徽
文题、审题立意要点及例文列举如下,谨供备考选用参考。
1. 全国卷Ⅰ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从阅卷情况看,错误解读这幅漫画的考生大有人在。有考生看到小孩是踩西瓜摔跤的,得出了“要爱护环境”的立意。有考生看到小孩摔倒后,名为“社会”的那位成人咧开嘴笑,而“家庭”、“学校”两位未笑,于是得出“当我们受挫折时,社会上的人总是幸灾乐祸,只有父母和老师真正关心我们”,于是得出“要搞素质教育,不要增加孩子们学业负担”的立意……真让人啼笑皆非。这个漫画寓意很明显,就是讽刺当今我国社会的一种不正常现象:青少年一旦受挫或犯错,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整个成人世界就会大惊小怪,加以责备。
以多个角度立意,是近年高考作文题的基本特征。本题立意大抵可有这样几个角度。
一是从社会、学校、家庭入手。承担着教育责任的成人们应如何看待孩子们所受的挫折或所犯的错误。亦可分作三个小角度来谈:家长应如何看待孩子所受的挫折或所犯的错误;教育工作者应如何看待学生所受的挫折或所犯的错误;社会应如何看待青少年所受的挫折或所犯的错误。
二是孩子的角度来写。在受挫折或犯错误后,应如何面对家长、学校或社会的责备。可以分作两个小的立意角度:不要因为成人们的惊呼和责备,我们就放弃走路,应听取成人们的劝诫。
三是把两者合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社会、学校、家庭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不论采用何种立意,都会涉及对“受挫折”、“犯错误”的一般性认识。若作文只论述对“受挫折”、“犯错误”的一般性认识,而不能回到“成人如何看待青少年的挫折、错误”或“青少年受挫犯错后如何面对成人的责备”的漫画本题上来,那应属于偏题。
例文:
学会成长 陕西考生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
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