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15 16:34:3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70字。
让笔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实验中学    蓝颂华
生活与书本是学生作文的两只翅膀。我们的一切悲欢、一切希望和努力,无不源自生活。其实,书本也是人类生活中的智慧结晶。“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罗曼罗兰)而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状况:只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的人要我写些什么,怎么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框框里去。这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其实是把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隔绝开来,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于是,为了交差,为了分数,空话假话满天飞,抄袭克隆家常事。翻开一篇篇习作,只见思维僵化、套话连篇、真情欠奉,个性磨灭,更何谈创意?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借鉴范例的同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深切地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叶圣陶先生则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作文教学应启发学生关照自身,思考现实,体味生活,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的生活空间相融。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指导学生呢?我是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着手的:
一、    观察自然,山光水色润笔毫
渺渺苍天,灿灿云霞,煌煌朝日,皎皎月色,浩浩云山,清清流水,点点白帆,欣欣鸟雀……大自然的美何其纷繁美丽,变化万千!这无尽的美令人心弛神往,心醉情迷,催生了多少壮丽诗篇,千古绝唱!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自然美能陶冶性情,使人精神振奋,心胸舒畅;能砥砺品行,培养出人高尚的情操,也影响着人的气质,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一方人。”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无忧的童年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知识天地。然而,工业化社会使人远离自然,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只有置身于大自然中才能有的快乐,失去了只有大自然才能提供的广阔无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导致了情感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先天缺陷,如冷漠、精神逼仄、缺想象力。
“比如,一个孩子叙述一滴水的旅行。这里本应该讲早春的溪流,讲春雨,讲彩虹,讲平静湖水的轻声拍溅。孩子本应该把这一切当做他周围的世界来叙说,当做他本人也是其中一分子的自然世界来述说。然而我听到的却是什么呢? 是一些勉强拼凑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 ①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我们一旦忘了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世界、大自然,便会逼着孩子们去死记硬背,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迟钝起来。”②
“我开始一课接一课地把孩子们领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田野去。我和孩子们一道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开始了新的教学实践。然后,“孩子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清晰,丰富、含有深意,词语有了感情色彩,活泼、生动起来了。”③
的确,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