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提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14 22:21:4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20个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掌握字词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结合当时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掌握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民族,但在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有人提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调,如果我们同学面对这一错误论调,将怎样批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学习一下鲁迅先生的批驳方法。
二.自学导读
 1. 弄清生字障碍。 
搽(chá)   玄虚(xuán)  省悟(xǐng)  
渺茫(miǎo)   脊梁( jǐ )  诓骗( kuāng )
2. 解释词语
诓骗:说谎话骗人。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怀古伤今:怀念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事情感伤。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3.读课文思考
(1)本文开头的两段话,提示对方的什么谬误观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有讽刺意味? 
(2)本文反复承认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3)文中作者通过间接反驳树立的正确的论点和运用的论据是什么?
(4)通过驳论点驳论据的方法,文章结尾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5)作者是怎样批驳的?
三. 小组交流,明确答案
1、本文开头的两段话,提示对方的什么谬误观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有讽刺意味? 
对方的错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①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②不久就只希望国联③现在既不自夸,也不信国联,改为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最富讽刺意味的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