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50字。梦 和 泪 —— 舒 乙
教学要求: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3、了解课文设疑与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通过阅读训练,学会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剪裁特色。
教学设想:
1、本文抓住人物最富个性的本质特征,用梦的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冰心的一生,作者把冰心的梦和冰心的泪巧妙连结起来,这点学生不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课文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2、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炼而又形象,作者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可让学生分类整理,深刻体会。
教学方法:
1、建议本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2、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大家讨论,总结归纳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构思与选材特点
教学步骤:
一、 复习提问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中心和材料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导入新课
要让一个人永远地以微笑面对世界,真的不容易。将童真、母爱、大自然融为一体,希望世间处处有欢乐,人人相亲相爱更非易事,然而在人们心目中,冰心始终是微笑的,多少年来,她就是微笑着歌颂母亲的爱,歌唱儿童的爱和大自然的爱,却很少有人知道冰心感情世界的另一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作家舒乙的梦和泪来走近冰心。
三、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舒乙,老舍的长子。1935年生,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18岁毕业于北京二中,后被国家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学习林业化学工艺专业,回国后从事科研工作多年。197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和文学研究、评论集。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工作。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2、人物简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其父谢葆璋是一位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参加过甲午战争,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18年冰心抱着学医的目的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小说用对比手法描绘两个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揭示了为着事业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这些小说表现了冰心对封建势力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但作品主人公大多显得软弱、憔悴。“五四”高潮以后,冰心“退缩逃避到狭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超人》《悟》等,便是以“爱”的哲学认识生活的作品。1921年加入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抒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的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后结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