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10字。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方
朱蕴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这个题目让我们想起他写过的一首诗《过零丁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这篇文章分成三部分,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1)被俘(2)诱降失败(3)创作《正气歌》)
2、为各部分添上合适的小标题。
(教师根据上面同学的回答,启发他们给文章取合适的标题。)
甲生:兵败被俘、宁死不降……(师评:有点像故事会,不太适合)
乙生:用文天祥的诗作标题(师评:引别人的诗,不如自己写诗)
(给同学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各部分分别拟句七言诗作为标题,之后叫三个同学到黑板写)
甲:保节取义遭俘虏 乙:不朽生命此为始 丙:山河破碎人亦非
威逼利诱不低头 轮番诱降仍不屈 刀光剑影亦无谓
慷慨赴死谱正气 苦难造就辉煌篇 身苦山岳不摇摆
但留正气在人间
(教师点评:甲诗划线词语较好体现主题,乙诗“此”字太泛了,丙诗整体感较好。点评后教师本人即兴创作一首:英雄末路吟绝唱,北地诱降见丹心。正气歌罢惊天地,英魂不朽耀古今。)
三、具体分析,深入探讨
1、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2、 ①读的时候体会到什么?(悲壮)
②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从哪儿可以看出?
③记叙、议论、抒情这三者能否截然分开?从哪可以看出?(提示:记叙中有没有抒情的成分,如果有,先将它们去掉)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三者不能截然分开,文中把文天祥的死写得很有诗意,这是语言的魅力。不带抒情的叙述,只告诉人们事实、结果和作用,本文是评传,与《“布衣总统”孙中山》相比,加入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以情造文,更能吸引人。
我们已经详细分析探讨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这一段起笔不凡:感情饱满,奠定了文章基调。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下面的学习
3、第二段:如何理解第二句话?(先提问大家对《过零丁洋》这首诗的理解。)
(明确:本来学而优则仕,但他面对的是一个没有骨气的朝廷,“干戈寥落四周星”没有支持者,只能孤军奋战。但是他无法力挽狂澜。“风飘絮”写出他自身难以保全。“萍”本来无根,再加上雨,处境非常艰难。“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是一个难得的对偶句,地名对地名,感叹对感叹。“惶恐滩”:江西太原失败时经过此地到达福建。“零丁”:包括他个人的身世、家庭遭遇和国家的命运前途。诗歌到此非常悲苦,但是值得人称道的是后两句又扬了起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4、集体再朗读一遍《过零丁洋》
(文天祥在艰苦的情况下吟下了千古绝唱,那接下来他的遭遇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第三段)
5、第三段:如何理解课后第一题?(背景介绍:文天祥当时的确想死,他服用了冰片,但不知是量不足还是怎样,在昏迷中就被捕了)
当时死了就是英勇就义,就能保存下来。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大家齐读“且慢”至该段完,思考:为什么说他的使命还未完成,他的使命是什么?
后来的磨难把他的忠义推向了颠峰,他后来的《正气歌》也是绝响(提示:表现他的忠义干嘛?岳飞的死与文天祥的死,给你的感觉怎样?岳飞死于一种愚忠,让我们觉得他死得很冤,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