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20个字。
二五 《真话集》后记
上海市金山区吕巷中学 崔海霞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巴金、文化大革命、《随想录》的相关知识。
2、以《小狗包弟》为范本,探究阅读,透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
3、品味文本,培养敢于质疑的能力。
4、感受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勇气与度量。以此感悟人格,感悟人性与道德。
说明:
本文选自巴金的《随想录》,这是一本反思和批判“文化大革命”的书,是一本受害者严肃反思的书,是一个正直心灵痛苦自审的书,是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的书;而透过这些,旨在让人们看到、懂得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颗高度负责的赤诚之心。但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面对这篇课文的难度,如果让他们仅仅来阅读、来理解《真话集》后记,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所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把《小狗包弟》作为突破口,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来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灾难。面对这样的灾难,作者却能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让人们看到对人和对社会要有责任感。为了表现这些,两篇文章的语言或生动,或深奥,而对于这些语言的感悟主要是品读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2、难点: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的写作手法。
说明:
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是《小狗包弟》一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理解这一点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迁移能力,并且需要学生对在自己这个年龄段不太思考的话题有所思考。为此,学生要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教前准备
1、学生利用网络、报刊查阅文革的材料。
2、采访70岁左右的人,向他们了解文革中发生的事情。
3、布置预习题目:小狗是怎样的小狗?作者巴金的情感有何相应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情感铺垫
激情导入1、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材料。
2、同学们交流了自己了解到的“文革”中的事情,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查找了相关的材料,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天早上,当我回到报社的时候,一路上看到的是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