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2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6 16:46: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60字,不同的设计,不同的风格。
白杨礼赞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细读课文,掌握本课字词,理清全文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注音
潜滋暗长(qián)    毡子(zhān)    开垦(kěn)    外壳(qiào)
坦荡如砥(dǐ)     诸如(zhū)     主宰(zǎi)    秀颀(qí)
无边无垠(yín)     倦怠(dài)     婆娑(suō)    丫枝(yā)
恹恹欲睡(yān)   晕圈(yùn)     虬枝(qíu)    初融(róng)
2.解释
(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7)捕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
(8)秀颀:美而高。颀,高。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用原文回答) 
(3)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白杨礼赞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
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教学难点:
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细读课文第四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二、三题。
二、导入新课
上课时,我们就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及白杨树内在的“神美”作了探究。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排比、反问连用句。
三、探究学习
1.阅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句法有何变化。
句法变化是①只觉得②不想到③竟一点也不联想到④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句法中有异。点破象征意义。
(2)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
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
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
(3)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
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
(4)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