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80字,《语文报》湖南专版作文系列。
高屋建瓴
——高考作文立意点滴谈
湖南师大附中 欧阳昱北
高考作文评价,多年来实行“等级评分标准”。其中,“基础等级”明确提出“中心突出”的要求;“发展等级”则在深刻上有“观点具有启发性”的相关表述。中心突出以及观点深刻具启发性,关键在于立意,本质是确定文章的灵魂,而这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文章立意当如高屋建瓴,瓶不建,其流则断;意不立,其文难继。但是,在写作中,特别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考生似乎忘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大步骤,行文之初,中心意思尚不明确,就急忙忙地大行叙事、议论之道。结果文如水流散漫,不知所之。关于立意,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有这样的说法:“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兵卫既行,将帅早得。王夫之说出了立意对文章的居高统帅性。
文章要凸显中心,让主将号令三军,就必须做好立意的工作。好的立意无疑应从“正确”“集中”“深刻”“新颖”上来加以认识。
正确,是符合题旨。所确立的观点应在作文设题的允许范围内,不偏题,不跑题。而把握事物的本质,是符合题意的关键。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立意走开了,怎样美丽的语言,都无从附丽。
郑板桥爱竹,一生吟竹诗不少。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淮县署中画竹》)“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等。
《淮县署中画竹》诗意,是为官一方,当关心民苦;《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意,是轻掷乌纱,能清节自守;《竹石》诗意,是扎根青山,要坚韧不屈。三首诗所吟皆竹,立意则别,分别从竹叶、竹竿、竹根的不同角度上切入,其立意都有高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诗意地生活”,其关键词“诗意”毕竟空灵活泛,聪明的考生会缩小包围圈,找准切入点,故其表现可以是生活方式的,也可以是生存态度的,更可以是生命意义的。即使是纯精神层面上的讨论,也可再聚焦,从人生拼搏、人格塑造、人性美好等不同角度切入,以获得反映“诗意地生活”的本质的立意,如“一种生命过程的极致完美”“一种精神范畴的绝对自由”等。而这样作文,立意都是正确的,中心也是明晰的。
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的构设上,走的多是“大我”的路子,即作文题会有腾挪变化,但这篇作文必定是当代青年群体能够发而为由衷之言的东西。命题的对象既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