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7年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分析及点评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2/22 21:00: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00字。
2007年北京中考优秀作文分析及点评 
  题目: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从命题形式上看,采用半命题作文,有利于拓展考生思维,有利于体现考试与评卷的公正性;从命题内容看,考题关注自我生活与个性成长,极具时代感,不管是个人追求还是集体的力量,不管是美好道德还是细腻情感,均可入题。要写好这道考题,得注意三点:
  一、扣住“动力”准确审题
  拓宽思路,考题的写作内容极为广泛,如父母兄弟等亲人,师生同窗与好友,历史上的伟人与英雄,精美的诗词与名著,获取的荣誉与遭遇的挫折,自信、坚强等品质,活跃在舞台上的超级男女生等等,只要是能够触及自己的情感与灵魂,能够激发自己进取,促使自己提高的对象,均可成为写作内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填入的这些写作对象并不是我们写作的终极目标,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些写作对象,展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动力。否则,文章容易进入偏离题旨的误区。如写作“动力来自诗歌”时,决不能简单地描绘诗歌给自己营造的美丽生活,而应该写出不同的诗歌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带来的鼓励。
  二、抓住“动力”巧妙构思
  由于考题思想导向明确,不少考生容易步入内容空洞、简单抒情的误区,如写“动力来自亲情”,只会说父母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最关心自己的人之类的话,却忽视了对一个个真实而细腻的生活情节的描写;如写作“动力来自课外书”,只知一味地赞美书本给自己营造的美丽世界,却对书本究竟是怎样营造这个世界的,与书交往的过程中是否有曲折动人的故事却避而不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首先应该找到适合抒情的载体,也就是要找到一个与故事情节相适应的故事或画面;接着要学会描写,做到细处展情、小中见大,充分展示写作对象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动力与生机。
  三、关注生活
  这个题目,有利于我们写作与自己有关的事,无论是写“动力来自课本”也好,还是写动力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能启发我们思考的现象也好,总之,考生如果能多从自己的身边去写作,把身边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必然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动力来自精彩的课外书 
  寂寞的童年,没有想象中的蓝天、白云与碧海,没有梦幻中的绿草、卵石与小鱼,但那一本本美丽而神奇的课外书,却让我的生活变得美不胜收。
  我学习语文的动力来自爸爸,准确地说是来自爸爸的一个故事。记得爸爸与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从前有座山……”刚开始时还听得津津有味,重复几遍后,就发现了玄机。我要求爸爸讲一讲其他的故事,爸爸不说话,神秘地走到那典雅的书橱前说:看书吧,书里有看不完的故事。这就是我学习的最初动力。
  带着疑问与好奇的心理,我翻开了书橱里那些有着精美插图的童话书。起初,我看到的是书里可爱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是书里漂亮的美人鱼与滑稽的小丑,不到几天工夫,幼稚的童心被彻底征服,我如同一个饥饿的人闻到了面包的香味,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着我走进那美妙的世界。后来,我走进了一座座金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