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70个字。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
重点、难点分析
1. 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 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新课讲解
1. 序: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2. 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3. 字音:
叱(chì)咄(duō)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衾(qīn) 容臭(xiù)
烨(yè) 缊(yùn)袍敝衣 冻馁(něi)
撰长书以为贽(zhì)
4. 重点词句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3)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弗之怠。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