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20字。课前三分钟演讲
——将“大语文”融入“小课堂”
一、活动宗旨: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语文老师一直进行着不断的探索。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这一学科总是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数学学科学习付出努力后可以让学生拿高分,英语紧随其后,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语文没有这样的优势,语文老师凭三寸不烂之舌“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总有“江南才尽”无辞再夸的时候,面对这样的尴尬境地,我想从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着手,把“大语文”融入“小课堂”,设计语文课前三分钟学生演讲形式(遇到内容需要有时也会超过去3分钟),让学生自己来讲所历、所见、所闻、所感,这样学生就有了表现的机会,自然就会培养就感,而“成就感”会让学生慢慢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就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学生要做好这三分钟演讲,必须把视角伸延到课外,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培养了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了语文能力。
另外,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所涉猎的领域所了解掌握的信息,老师不可能全部熟悉,这样又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扩大了老师的信息量,同时老师为了讲评的需要会被学生“逼”着多去了解些现实社会的相关信息,可谓教学相长。
二、老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在课前演讲过程中尽管学生是主角,老师在做配角,但这个“配角”在活动的前前后后要与学生确实有许多互动和导演。老师在这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自始自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特别是对于知识贫乏的学生、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从演讲材料的选择、语言的组织、演讲时的音量的控制、形体动作的表达都要亲自示范。学生每演讲一次,或者看到别的同学演讲总会有所感悟,于是就有很多学生产生攀比、较劲心理,私下里“用功”和“操练”。记得一个学生家长对我讲过,她儿子读书十几年以来,就是在我班上读书时准备演讲才会那么认真,可见学生他是不愿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的。另外学生在演讲时,做老师的一定要“进入角色”做一个高明的欣赏者,在学生讲得精彩的时候,你应该有相应的表情,或开怀大笑,或点头微笑,或鼓掌称赞;老师恰当的评价,特别是表扬是让学生成功演讲很重要的原因,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小看“表扬”,会“表扬”真是一门艺术,说得学生心服口服,直冲你点头。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从高一到高三,我的语文教学中“课前三分钟演讲”一直坚持下来了。本届两年多来,学生选择形式多样的各种演讲,他们有的讲自己的故事,有的模仿名家说书、或进行小品表演;有的通过纯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也有的借助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来诉说心声……总之,让人感动、让人感悟的许多成功演讲的确感染了好多平静的心灵,使一种热爱语文的暖流传遍每个人的心窝,全班便慢慢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前三分钟演讲不仅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