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90个字。
《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2、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方法的作用;
3、学习这首诗,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难点:探讨诗歌的主题。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影简介
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
2、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3、全班齐声读,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
(四)赏析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