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将进酒》教学设计
初备: 张春晓 深备: 教学方法:讲授+点拨 教学时间:07.10.02
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 (2)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一、课前检测:(2分)
二、导入新课:(3分)
酒入豪肠 / 七分化作月光 / 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忆李白》(板书)同样的是诗人惜诗人,余老的这几句豪句,可说是对李白最好的赞誉。当年的这位 “谪仙人”在今天的诗国依然光耀万丈,可不幸的是,这一耀目的巨星实在太耀目了,灼伤了一些这个时代妒者的目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满腹经纶不得施展,只能化为满腔的愤懑与不平。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诗人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将进酒》就是这样一篇借酒浇愁,抒发感慨的劝酒诗。 三、内容赏析:(体会诗人感情上的大起大落)(24分)(赏析+背诵)
提问:诗人在诗中写出了自己的几种感情? 明确:四种:感伤,欢乐,愤激,狂放。
1、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简析: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由此联想到人生短暂,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2、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乐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简析: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今朝有酒今朝醉!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 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
提问:“天生我材必有用”体现诗人的什么性格特点?有何作用?
明确:极度自信;作用:认为必得重用,却被赐金放还,为后面写愤激埋下伏笔。
3、“借酒浇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于是“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简析:“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提问:诗人说 的“圣贤”是不是单指孔孟?“饮者”是不是单指酒徒?说圣贤寂寞是不是贬义?
明确:“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
4、愁苦无益,愤激徒劳,于是“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简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