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四首一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致大海》<br>
◆教学目的<br>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br>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br>
◆教学重点、难点<br>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br>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br>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br>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br>
◆教学方法<br>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br>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br>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br>
◆媒体设计<br>
投影仪<br>
◆教学时数<br>
1课时。<br>
◆教学步骤<br>
一、导语设计<br>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br>
二、解题<br>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br>
三、研习课文<br>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br>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br>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br>
学生边轻松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