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10字。
《孔雀东南飞》思想艺术辨
六六
《孔雀东南飞》作为一首杰出的五言叙事诗,在中国古代文苑里占据重要一席。对这一诗篇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前人已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和阐释,但似乎仍有一些疑惑与缺憾。本文拟在叙事文学的基础上,结合古文本和时代实际,对该诗的若干问题再作一些具体分析和探讨,尤其欲在该诗所体现的悲剧思想方面提出一二浅陋的看法,以此求教于大方。
文体辨异
从诗前小序我们知道,《孔雀东南飞》所作乃汉末实事,它应是一部现实主义叙事作品。又,它曾被收入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的杂曲歌辞一类,说明其民歌特色颇浓。因之,"叙事之体裁,民歌之手法"便成了该诗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色,前人亦多作如是之观,这里我想对此再作一些补充和说明。
一、《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核心虽在叙事,然更应该重视其抒情。
我们知道,叙事诗不同于其它诗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比较完备的叙事过程,甚至有特定的情节。于此而论,《孔雀东南飞》无疑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只是它在叙事过程和情节进展的具体处理上,却采用了明显的跳跃式手法,不时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如仲卿夫妇的新婚与家世,两人死后家庭的悲恸等,诗中或只字不提,或语焉不详,极具剪裁之法。又如 "兰芝惭阿母"处,后人笺注云:"以上四句,省却许多笔墨。"全诗在事件过程人叙述上大都简约,倒是在描写人物感情时极为细腻。全诗凡357行,人物对话就有215行,占60%,而对话多为抒情,这在古今中外叙事诗中实属罕见。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起全篇,饱含悲凄眷恋之意,定下了全诗抒情的基调。鸟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后便是兰芝悲愤的自诉,是仲卿痴愚的求情,是这对夫妇在势不可为的情境中诀别,盟约,殉情,其间凄婉缠绵与刚烈柔韧的情感喷发,可谓用墨如泼,淋漓尽致。即使是大段的叙事描写,其要旨仍在抒情,典型的是,"十二句写严妆,呈美态,非徒从事铺张,以为华瞻,新妇临行借此固结府吏,则其内心也。"至于篇末叙述殉情前后的诗句,如"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悲怆之情更是浓郁。
总之,《孔雀东南飞》在诗体表象上是叙事,其艺术重点似应在抒情。它叙述了一个悲情故事,洋洋洒洒1785字,无不是为了绝唱千古一"情"字!或许鉴于此,后人对其诗体或有新论,甚至有人将之称为我国最早的诗剧,因为它"已具戏曲的明显的场景、尖锐的冲突和性格化的人物对话等特点。构成了戏曲艺术的实体。"这是以后世之体咂摸前人之作。依文本看来,我们只把它定为抒情味极浓的叙事诗就够了。否则研讨起来,我们将之称作早期诗体小说,又何为不可?
二、《孔雀东南飞》的文人创作气息浓郁,有赶超民歌之势。
本来,一首民间诗歌从口传到写定成书,其中难免经文人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