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920字。从材料中提取议论文论点设题训练
一、指出下面的材料中所提炼出的观点(论点)最为准确的一项。
材料一:郑板桥的堂弟写信给他,说其子欲养鸟解闷。郑板桥思索再三,认为少年养鸟不妥,便回信说,养鸟莫如种树,种树能引来众鸟栖身。
下列提炼的论点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远水救不了近火 B、救人应在急难之时
C、治本比治标更重要 D、不肯借钱时不要找借口
材料二:西方某国家,一位出版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其本了。情急之下,出版商想了个好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随便回了他一句:“这书不错。”这一来出版商如获至宝,大作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还把“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于是积压的书很快被抢购一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一批书卖不出去,便又打总统的主意,照言抓药,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一番,便在送去的书上写道:“这书遭透了。”哪知总统仍然着了书商的“道”,书商又大肆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很快便全部卖掉。
第三次,出版商又把书送给总统,总统有了两次前车之鉴,干脆紧闭金口不予理睬。然而出版商还是钻了空子。这次他的广告是:“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结果呢,书还是被抢购一空。
下列提炼出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 B、无商不奸
C、办事要讲究名人效应 D、办事要善于借鉴于外物
材料三:从前有一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回报(子产)说:“刚放在池塘里,它还半死不活的;一会儿就摇着尾巴活动起来了,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子产说:“鱼儿得到好地方了,鱼儿得到好地方了!”管池塘的人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鱼儿得到好地方了,得到好地方了!’”
下列提炼出的论点最能揭示本质的一项是:
A、办事要着重调查研究 B、办坏事的人往往是最亲近自己的人
C、名人最愚蠢 D、听报告办事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温床
材料四:为参加影协举办的花卉摄影展览,A、B两位摄影爱好者相邀去野外采风,决心一人拿出一幅好的花卉摄影作品,争取双双获奖。
A君瞥见一处荷塘,对B君说:“你到山那边去转转,发现了好的景物就叫我。”支走B君后,A君端着相机围绕着那口荷塘认真地巡视,终于拍下了一个好的镜头:靠荷塘边宽大的荷叶上,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相偎在一起,活像一对热恋的情人。这天造地设的美景着实让A君心里涌起一股冲动。拍摄完毕,他将手伸向荷花。
“慢着!”随着喊声,B君携相机匆匆赶来了,可是迟来了一步,A君已折下了一朵荷花,只留下光秃秃的的花杆。B君眼里闪过一丝犹豫,仍然认真地拍摄了剩下的那朵荷花。
数日后,摄影展览展出了两幅以荷花为题的获奖作品,一幅《爱侣》获二等奖,作者是A君:一幅《丧偶》获一等奖,作者是B君。
下列提炼出的观点你认为能表现主题的一项是:
A、害人先害己 B、无心插柳柳成荫
C、要善于发现新鲜事物 D、好心有好报
二、给下面的材料提炼出观点(论点)。
材料五:一个俄国人,一个波兰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黑人同时上了一架飞机,驾驶员说:“这架飞机只能乘坐三人,你们当中必须有一个下去。”这时,俄国人开口了:“诸位,你们说,哪个下去?”
美国人和波兰人用手指着黑人:“他,他!”
“不行,现在已经消灭了种族歧视,不能这样做,我想最好的办法是由我来出题,你们回答,谁回答不出来,谁就下去。你们说,行不行?”
大家点头同意,俄国佬开始出题:“波兰人,你说说,苏联卫国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发生在1941年。”波兰人回答。
“回答正确,你留下来。” “美国人,您说说,在这场战争中苏联死了多少人?” “两千万人。”美国人答道。 “回答正确,您也留下来。”
“而你,黑人,请你逐一说出这死去的两千万人的名字。”
你提炼出的论点是: 。
材料六:70年代,绦沦布很紧俏。某县革委会主任黄援朝常给亲属批点绦纶布什么的。有一天他给商业局朱局长又写了批条,并命新来的秘书小李送给朱局长。小李一看批条,只见黄主任将“绦纶布”写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