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680字。
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 (2007年广西河池市)
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就构喜了大气臭氧层。虽然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亏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重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症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17.每上一篇课文,老师都引导我们列出学习重点。本文学习重点老师已列出①②点,请根据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和你原有的学习经验,接着列出第三点。(3分)
①条理清晰的阐明事理。 ②说明方法及作用。
③
18.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根据阅读说明文应掌握的知识点,给文中画线的句子作批注。(3分)
19.理解填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有:(3分)
①臭氧层的作用。 ②
③ ④
(二)(2007年广西梧州市)
今年5月下旬,太湖多处湖面大规模蓝藻爆发,被蓝藻污染最为严重的太湖区内的梅梁湖,湖水就像绿色油漆一样浓稠。如此严重的蓝藻污染,致使主要用水源自太湖的无锡市陷入了饮用水危机。
蓝藻的爆发为什么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蓝藻的特性。
蓝藻是藻类生物,又叫蓝绿藻;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它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用作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会在夏季大量繁殖,使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诱因。
专家指出,这次导致太湖蓝藻大规模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持续多年的暖冬积温,尤其是今年4月份太湖流域平均水温一直居近25年中的最高点,达到了19.56℃,非常适合藻类生长。此外,今年1至4月份偏南风风场也明显高于往年平均值,这使得太湖内其他湖区的藻类向梅梁湖集中。梅梁湖100多平方公里水域恰似一个水体相对静止的“大口袋”,偏南风一吹,这个“大口袋”就成了整个太湖蓝藻的聚积处。
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由于太湖周边企业不断增多,部分涉及排氮、磷的企业超标排放,加上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力,致使近年太湖水中氮、磷含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06年,太湖湖心区平均氮、磷的含量分别比1996年增加了2倍和1.5倍。这就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除立即着手建立太湖流域蓝藻爆发应急机制外,还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治本措施。6月5日无锡市已经恢复了自来水的正常供应。
17.上文在介绍蓝藻的特性后,重点介绍了 。(2分)
18.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藻类生物,不会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