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20个字。
苏教版考点梳理之二:
欣赏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一)考点指向
近几年以来,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叙文语段考查多次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上,2006年就共有13个省市都考到小说的阅读和理解。综观2006年中考的小说阅读试题和苏教版的小说教材,小说的考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找线索。
2.理解题目的含义。
3.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4.对主旨的把握。
5.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6.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7.对情节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谈启示),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及小说的写法等等。
(二)重点攻关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苏教九年级上第8课)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
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
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故乡》苏教九年级上第5课)
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肖像描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个人的像貌,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人物的神情。人物肖像鉴赏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抓住人物神情。以形传神,方为妙笔,由形入神,才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