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字。
新课程条件下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落实《考试说明》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加强踩点得分意识,通过高考题训练,指导学生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对于翻译规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教学难点】
借助积累,运用技巧,结合推断,巧译难词难句。
【教学设计】
安排一课时
【教法学法】
1、教法上主要采用激疑法、点拨法、归纳法。
2、学法上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法。
【设计目的】
本课旨在以学生在做高考题中暴露出的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思考高考命题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回顾性翻译教材中的典型语句,引导学生探究文言翻译的一般规律,归纳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进而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总体思路上体现:
从问题中思考命题规律,
在教材中探究解决方法,
到训练中运用答题技巧,
于反思中提升应对能力。
【教学步骤】
(附:课前训练题)
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福建卷)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1.范氏富,盍已乎
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导入:探讨文言翻译的问题。
前面让同学做了一道福建卷的文言翻译题,结果有同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1) 范氏富,盍已乎
误:范家很富有,大概满足了吧!
(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误:范献子被捉住绑在庭中的槐树上。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误:想得到富贵,又有什么请求?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几个翻译存在的问题,看看他们哪里翻译的不够准确。
(针对学生指出的问题,教师随机点评指导。)然后出示参考答案。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命题者为何要选择这三句作翻译题?
你觉得其中有什么命题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强调学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