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60字。
《女歌手》教学设计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
江苏省如皋中学 袁海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分析鉴赏小姑娘这一形象。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赏析重点段落。
3.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文章结构的梳理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鉴赏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我们读散文,一是读其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二是读作家为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合理的结构安排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着作家的艺术匠心。《女歌手》就是这样一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见长的散文,更是一篇以巧妙的结构安排见长的佳作,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品读·探讨]
一、作者简介
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1924—),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奥夫相卡村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先由祖母抚养,后来进了孤儿院。参加过卫国战争。1951年开始发表展作品。中篇《山口》、《老橡树》(1959)为作家带来声誉。《流星》(1960)写卫国战争期间一对男女青年在军医院相识并且相爱,然而出于对生活的责任感未成眷属的故事。《偷窃》(1966)以孤儿院里两次互为因果的偷窃为线索,描写一群性格迥异的孤儿和在他们身上萌生的“俄罗斯的怜悯心”。《牧童和牧女》(1971)被作者称为“现代牧歌”,主人公负伤后,在对恋人的苦苦思念中死去,表现超平战争的残酷之上的人性的力量。由23个短篇和一部中篇组成的系列小说《最后的致敬》(1957—1977)贯串着作家对生活中稳定的道德价值的关注。作品在展示主人公维佳成长的同时,刻画了一系列普通的俄罗斯人形象,其中祖母象征着“人的不朽,人民的生命力和人民永恒的记忆”。作家的几次故乡之行产生了《鱼王》(1972—1975,获1978年苏联国家奖)。《悲伤的侦探》(1986)揭示苏联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犯罪行为。此外著有《士兵和母亲》、《老马》、《枞树枝》、《一片落叶》等短篇。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往往取材于自己的经历,插有抒情性的议论,创造出一种熔小说和抒情散文于一炉的独特
“牧歌”是什么意思?指牧人、牧童放牧时唱的歌谣,泛指以农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当然这是字典义,在实际中人们习惯一般将农村质朴情趣浓烈的作品也称牧歌,如沈从文的《边城》就被人这样称呼。
风格。他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从原始森林直至战争前沿),善于描写农家孩子的童年,善于描写自然,并以自己的想象贼予它灵性。
但他的着眼点始终是人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实在是一位人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