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40字。《鞭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运用(重点)。3.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难点)。
二、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测
1.找出本文中的五个通假字:(1)其贾宜五十。贾:读音jià,同“价”,价格、价值(2)则蹇仄而不植。植:同“直”。(3)其节朽墨而无文。文:通“纹”,纹理(4)则遬然枯。遬:读音sù,通“速”,极短时间,极快速。(5)余曷不至于公卿?曷:读音hé。通“何”,为什么。
2.翻译以下句子,辨析加点词在独特语言环境下的特殊含义:(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握:动词活用为名词,“握柄、把柄”。(2)向之黄者栀,泽者蜡也。——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判断句)栀: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栀子染”;蜡: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蜡打出来”(3)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后来出去东郊,在长乐坂下拥挤争道,马匹互相踢踏,于是狠很地打了一鞭子,鞭子就断成了五六节。(省略句+倒装句:争道(于)长乐坂下=(于)长乐坂下争道)五六:数词活用为名词,“五六节”
(二)复述寓言故事,谈谈自己对寓言蕴涵的道理的理解
1.复述故事情节: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
2.研讨:对鬻鞭者的外貌描写能否删掉?
讨论并明确:(1)对鬻鞭者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伏而笑”“小怒”“大怒”“后可”
(2)这些外貌的描写很重要,不能删掉,因为这些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鬻鞭者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虚假、奸诈。卖鞭者能把握买主的心理,有圆滑的销售技巧,是成功买卖的因素。
3.研讨:对鞭子的描写能否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