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4920字。
长沙市华夏实验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卷(3)
说明: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蓊(wěng)郁 潭柘(zhè)寺 弥(mí)望
B.倩(qiàn)影 参(cēn)差 煤屑(xiè)
C.羞涩(sè) 酣(hān)眠 着(zhuó)衣
D.敛裾(jū) 鲑珍(guì) 宛(wǎn)然
2.下列句子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义罢了。
B.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C.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丰致了。
D.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八月十五的月亮)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B.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年轻男女不拘礼法地表露自己的爱情)的季节。
C.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了。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树缝里也____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③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____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④薄薄的青雾____起在荷塘里。
A.泻 漏 荡 浮 B.照 漏 摇 浮
C.泻 洒 荡 飘 D.照 洒 摇 飘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二、读诗歌,回答问题。(共21分,每题3分)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