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66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顶子,未免显得相形见绌。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华西都市报》在中国报业创下的很多第一,使它无可厚非地跻身于全球日报发行百强之列。
D.虽然出师不利,但我还是相信“经一事,长一智”。通过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那么前一次失败就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C.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有“爱心天使”美誉的护士黄卉和电视台记者杨洁两位女性,除了跟男性志愿者一起参加活动外,还到福利院为老婆婆们清洗衣物。
D.最近,湖北假日旅游协调办公室发布了2007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信息预报。文中声称,乡村旅游将成为2007年“十一”黄金周的热点。
3.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适合的语序的一项是。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A.④①⑥②③⑤ B.⑤④②③①⑥
C.④②③①⑥⑤ C.④①②⑥③⑤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过失,过错
B.公子过谢侯生 过:经过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过来
D.裘马过世家矣 过:胜过,超过
5.下列句子不是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范增数目项王
C.沛公军霸上
D.卒廷见相如
6.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宋何罪之有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惟陈言之务去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盲文,完成7—9题。
钜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