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80个字。
一代才子钱钟书
太原任锐
作家简介:
钱钟书,生于1910年。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钟”就是“钟情”的意思 。后来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意思是要他少说话。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1949年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院长等职务。著作很多,《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围城》等都广为人知。
钱钟书的学习方法
1.刻苦勤奋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读书上,上课时也是手不释卷地看自己喜爱的书。他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画下警句来或批几个字,据传清华藏书中画线的部分大多出自他的手笔。他的博学,使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成了老师的“顾问”。吴密教授就曾推荐他临时代替教授上课,所有课上涉及的文学作品他全都读过。钱钟书还有读字典的兴趣,而且深得其乐,许多大部头的字典、辞典、大百科全书他都挨着字母逐条逐条地读过,并时时读得开怀大笑。在国外留学期间,为了博览国内不易看到的书籍,他竟日夜埋首于图书馆的书从中,孜孜不倦,终因用脑过度,归国后长期患头晕之症,每到晚间只能闭目静坐,什么事都不能做。他读书聚精会神,绝无旁骛,有时正在谈话,忽然被手边一本什么书吸引住了,便全神贯注,忘记身边还有人在。
2.博闻强记
他坚守博学强记的古训,读书时不让头脑充当漏斗或者海绵的角色,而是牢牢记住一切必须记住的东西。他不倚靠卡片和目录索引,需要查书时,总是一查就得。他身边也自有一种“秘本”(他的读书笔记)供他繁征博引时的参考之需。在进入小学读书识字之前,钱钟书已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
3.善做笔记
钱钟书除了良好的记忆力外,还做别人看不懂的辅助性的笔记,每读一书,他都要做读书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供自已写作时连类征引。做笔记很费时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