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9张。本课件是本人上公开课所用,效果很好,里面有一份参考答案,很实用。
将进酒教学设计
广州十六中 王君霞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
1.知人论世,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二、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李白的代表作品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
3体会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教读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在西域读李白》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二)整体感知:
1背景介绍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2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把握本诗的基调
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