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约2430字。
一个偏见(教案)
编纂人:后塍高中周碧玉
教学目标:
一:疏通文意,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二:鉴赏文章用典、比喻的妙用, 了解钱锺书散文博学、生动、幽默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作者对“偏见”的看法
教学难点:
文章用典、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钱钟书作为一个文学大家,人们总结认为钱锺书散文有两点为其他人所不及。第一是知识极其渊博但能任意驱遣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为我所用,自然贴切,没有刻意掉书袋的毛病。第二是机智善辩而又持论公允,于人于事不作极端偏颇之评价,故其意见,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这篇文章里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作者介绍: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1911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1939年写作《写在人生的边上》这本散文集,本文就是其中之一.1944—1946年,写作《围城》。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 1998年12月19日去世。
三: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一):理解文章2-5段大意
(1)文章大量的笔墨用在写什么上面?(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天籁”“人籁”
(2)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天籁”和“人籁”?作者对“天籁”和“人籁”分别持一种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2-5段. “天籁”(喜欢) “人籁”(厌恶)
(二):疏通文章第六段的大意:
(1)既然“人籁”作者厌恶,那么是不是静就一定能使人心平气和呢?
明确:“静与冷”有连带关系,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也能使人“通身烦躁”.
(2)作者把这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自嘲的解释为自己的(偏见)
(3)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看待他这种偏见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
明确:①这种“偏见”客观不可避免.
②“人籁”是“偏见”产生的根源.
③自己的“闹”“嚷嚷”就是指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偏见.
④自己的偏见在无形中也曾打搅到了别人.但你顾不得别人说你偏见太深,你又添了一种偏见.说明主观上偏见不能避免.
总结:这一段从客观和主观上都说明了偏见是不可避免的.
(三):理解文章第一段的大意:
(1) 偏见是什么?
明确: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解析: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偏见比喻为 “思想的放假”“家常日用”“星期日娱乐”,二者的共同点是自由和必不可少.并且旗帜鲜明的提出是有思想的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自由.
从这里可以看出偏见是有思想的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