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12 7:19:3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30个字。
2.端午的鸭蛋
 初三语文组  李歌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数是写各地的节日风俗,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细读此文,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  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品味语言特色,感受文章的情趣。
教学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法学法: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搜集关于汪曾琪简介及其作品。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汪曾祺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端午的鸭蛋》,来认真品味一番。
二、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
1.  指名同学介绍作者。
教师适时补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2.  指名同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éi)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
3.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 
指名同学轮读课文。思考:贯穿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读完课文,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订正。 
明确:贯穿文章的思路是:端午风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