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70字。
《泪珠与珍珠》教案设计
Xqm060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找出文中写了哪些泪珠;品味为什么把泪珠比作珍珠。
2、 能力目标:反复品味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4、美育目标:认识“凄美”意象的灵魂在于审美主体善的本源和对人生亲情与道义、忧患与痛苦的探询、评判。
教学设想:本单元是抒情散文单元,散文阅读的原则是“披文以入情”,即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由“感”入“悟”。“感”是“悟”的基础,“感”得充分,才能“悟”得透彻。根据这一特点,本课设计课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上以朗读感悟为突破口,配以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蕴涵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体味作者对人生亲情与道义、忧患与痛苦的探询、评判。让学生真正明白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珍珠,为什么又是珍珠的原因,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探讨:为什么把泪珠比做珍珠。
2、品味文中各种泪水包蕴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对忧患与痛苦、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教学方法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1)、朗读感悟(2)、讨论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疑难;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中蕴涵的真挚感情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整体把握全文思想内容,品味文中蕴涵的真挚感情。课中探讨:为什么把泪珠比做珍珠。2、迁移到课外阅读散文。●学生活动诵读、感悟。思考、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成长历程中,你们流过眼泪吗?
2、诗中泪联想。在《中华诗词》中可以查到3765个“泪”字,765个“泣”字,3003个“悲”,1135个“哀”字。眼泪是悲伤的代言人,可是人们却不努力忘记,反而反复吟咏,我想自有它凄美的地方。
3、欣赏《橘子红了》图片,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二、具体研读,体会情感
(一)朗读(1-4)段,思考:
1、这四段中引用了哪几个描写眼泪的句子?作者那时是怎么认识这些描写眼泪的语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