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20字。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第一课时“独立型材料”的审题立意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教学设想:2课时。为方便起见,我们把材料分为“独立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第一课时,集中针对“独立型材料”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考作文,可谓是成也立意,败也立意,加之学生审题立意能力低状况,集中进行审题立意训。
独立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内涵深蕴,需对之逐层深入思考。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提示
给学生3分钟时间思考,前后桌讨论,确定下列三则材料的立意。
1. 材料一:解放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次来中国讲学,一上讲台就提出一个问题:“2+2=?”结果竟无人作答。最后罗素说:“2+2=4嘛”。
2. 材料二:1987年,75位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位学者出人意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3. 材料三:漫画《无题》
画意简介:一只胖乎乎的大老鼠正悠闲地躺在椅子上看书,书名是《怎样养猫》。
四、组长将本组立意写于黑板上、各组间互评。
五、教师明确思考过程:
1.材料一:①2+2=?本是小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难住了一些专家?②思想根源:罗素大哲学家,所提问题定含奥秘,慑于权威威名,置客观事实不顾,不敢应声。
可见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权威才是此场面出现症结。
中心:不可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
2. 材料二: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3.材料三:此漫画因无画题,内涵又难以捉摸故而审题难度相当大。众所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为何还要看《怎样养猫》这类书。莫非它想采取什么手段来阻止猫的繁衍、生长。然而老鼠永远也没这个能力。那么老鼠是不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