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4 16:20: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20字。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萧山六中语文组   李雷音
教学目标:
一、通过分析重点句和完成相关练习落实文言词句;
二、通过根据每章内容,对各章节进行归类,及讨论练习来了解孔子的“仁、礼”思想;
三、联系社会现实,链接元明清的礼教思想,学会正确合理地对待孔子的“礼”,探讨孔子“礼”的现实意义和不足。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的“礼”“仁”
教学难点:如何在翻译、注解的情况下落实文言词句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释题: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克,约束,克制;复,回归;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二、初读1-6章
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第二章:周监于二代
第四章;八佾舞于庭
第五章:觚不觚
借对以上各字读音的了解,初步熟悉课文
三、疏通文本
1、同桌合作,疏通文本,要求左边同学翻译,右边指正;右边同学翻译,左边指正。翻译过程中圈画疑难问题。
2、答疑:学生摆出翻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解答,若不能,教师予以点拨。
3、检测:在学生认为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教师提问,学生解答
4、巩固:投影每章节的重点字词,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则:1、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非礼:不合礼节[古义];调戏(妇女)[今义]      3、敏:聪明       4、请:希望         5、事:做
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