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考题型有了一些变化,客观题大幅度减少,主观题(包括简答题)显著增多。引起变化的原因:一是主观题需要考生笔答,答题过程可以考查考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程度,同时还有检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书写能力;二是避免一些考生瞎蒙乱碰的弊病。
简答题主要有解说、分析、概括三个类型,下面对这些题的具体解答方法做些说明。
1.解说题
这类题一般是让考生对词义、语意或事理进行解释说明。解释词义或语意的方法,是在理解和掌握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其所处语境,解释出它在其中的具体含义。一般情况下,只解释字面意思是得不到分的。
例“良心发现”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原文是: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吉林省考题)
“良心”,字面意思就是指合乎人的天良之心,是好心。“良心发现”,指人的天良之心受到触动,又起作用了。但文中的“良心”指什么呢?这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来考虑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归国后继续与黑暗社会的统治者其走狗文人进行斗争,也遇到不少挫折,感到孤独和痛苦。此刻,见到藤野先生的照片,自己在日本仙台的生活状况及藤野先生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便又涌上心头,现于眼前,于是从中受到鼓舞,继续勇敢地战斗下去。这便是整个句子的意思。因此,这里的“良心”实指鲁迅先生的爱国之心,与反动势力勇敢斗争之心。因此,“良心发现”应解释为:爱国之心、勇于斗争的思想被触动。
2.分析题
这类题一般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的语言结构、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做出解释和说明。与解说题不同的是,这种分析更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它不仅仅是依据原文来解决问题,有时还要运用到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做这类题的要旨在于恰当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抓住问题的要害,尽量把问题考虑周到,不遗漏;同时答题语言要尽量简明。
例“首先要承认自己知识不够,才能去探索,研究那些未知领域,并且要下定决心,不怕失败,要从不断失败中丰富知识,把未知的领域逐步缩小,从而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这个复句中“首先……并且……”两个层次的内容不能颠倒,为什么?(安徽省考题)
解答此题需要运用语句间逻辑关系的知识。有些语句之间包含有前因后果、时间相承、条件和结局等内在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错乱。比如人们必须先脱衣服才能游泳,而不能倒过来。这道题也要运用这类固定的顺序关系去理解。只有对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才可能会遇到失败,从失败中丰富知识,而不可能还没研究探索问题就遇到失败。这种逻辑顺序决定了这两层意思不能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