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苏教版新课程《论语孟子选读》教案“修养的境界”,既有语句翻译也有生活拓展,课堂效果好。对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作文思维、积累写作素材极有帮助。
君子不忧不惧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
【智慧点】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昨日途经南京,在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面广告上,写着“新吾日三省吾身”。细看内容:谋事,尽心了吗?交往,诚信了吗?为人,博爱了吗?感觉有点意思。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所不同的是,新吾日三省吾身融入了时代的内容。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们,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在牺牲什么,能得到什么,就像不能拿所谓“主义”、“理想”来要求所有人一样,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需要的是直白的、实用的修身要求。
当然,今天我们同样要求修身养性,同样不能陷入追香逐臭、唯利是图的旋涡之中而难以自拔。人生需要有目标,生活需要有规范,但绝不能为其束缚为其羁绊,我们需要更为理性的修身指南,需要张扬个性、活出真我,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修身规范,无疑是最好的。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食②,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① 贤哉,回也:即“回也贤哉”,颜回贤能呀。 ② 箪(dà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筐。 ③堪:忍受,受不了。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读】
儒家是入世的哲学,强调快乐,其快乐也极有层次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修道的快乐,二是悟道的快乐,三是得道的快乐。儒家的快乐,以道为中心,道的核心是“仁”。修道,包括学习、交友。学习的快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交友的快乐,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悟道的快乐,如“颜子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居无求饱,食无求安。”悟道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的态度。入道之初为悟道,得道除去物欲外,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如孔子的快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曾经,伟大导师孔夫子不嫌唠叨的在一句话中前后两次为他的弟子颜回喝彩。而孔子称赞颜回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坐得住。我认为坐得住的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