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20字。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基本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 掌握有感情朗读文本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参与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厌倦官场,追求淡泊的生活态度,体会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3. 借助配乐朗读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受文章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作者欲退隐林泉的愿望。主客问答这种形式适宜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表演,通过准确的朗读处理来使文章的情感外化,便于学生领悟回味。本课的学习拟采用1课时完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回顾《醉翁亭记》,借醉翁之乐引出本文。让学生带着问题——本文中“居士之乐”体现在何处,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 采用“分角表演式”朗读课文2、3段,在反复的“读”与“评”中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步骤1: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疑难,教师作点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正音:诮qiào 涿zhuó 佚yì 彊qiáng
实词:
使动用法: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与内(使……劳)
名作动:夫士少而仕(做官)
古今义:走乎日中者也 (古义:跑;今义:走路。)
虚词:
之:吾固知/名之不可逃(取独) 聊以志吾之乐尔(助词,的)
天子恻然哀之(代词,我) 置之,区区不足较也(代词,这件事)
判断句: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宾语前置:六一,何谓也? 吾其何择哉! 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介宾后置: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与内
被动句:累于彼者已劳矣 累于此者既佚矣
步骤2 :分角朗读。
全班四个大组分成两批,每批由两大组学生分别充任“主”“客”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另两组认真聆听观摩后作出评价。学生互评后,教师根据朗读处理的需要分析课文内容,提点朗读技巧。(采用ppt幻灯片展示)
朗读点拨:
常用的朗读符号: “△”表示全句须由低而高,“▽”表示全句须由高到低,“●”表示句中某一字或几字须重读。“∨”表示句的上半部读音须强,“∧”表示句的下半部读音须强,“∨∧”表示句的中央部分读音须强。“/”表示短停,“//”表示长停。“---”表示须急,“------”表示须缓。“~~”,表示读到这里须摇曳。
示例一: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数词重读突出五个“一”,“藏书”“金石遗文”等重读显其志趣,名词与数词间短停起提示下文作用。)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强调“五”以示客的不解,句末升调。)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强调数词,后句节奏宜舒缓,句末升调,显出作者自得之情。)
此处通过朗读处理,可让学生理解“六一”的含义,体会作者怡然自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