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60字。
安县西苑高级中学 九年级(上)诗词赏析练习
安县西苑高级中学 罗毅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 记忆·理解
1、《使至塞上》
A、首联交代出使经过。守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防军疆去察看,过居延蜀国。
B、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写边塞的情势,由此可知诗人已以了边关前沿。
C、颈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异景观,烽火台上的那一股狼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此联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2、《泊秦淮》
A、这首诗借眼前景,抒现实忧,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极具神韵。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全诗意旨所在。“不知”二字,表面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表面诗人的忧愤之切。
3、《无题》
A、这首诗大约出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凸现两人情深意厚。“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景语亦情语。
C、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运用双关。同时丰富而曲折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D、“晓镜”二句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最后两句是强作宽慰之语。
E、曲折深婉,构思精巧,感情沉郁,是本诗的特色。
4、《浣溪沙》
A、 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而这情又难以确指,带有一股只可意会的朦胧。首二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由景触情,无端的伤感弥漫在字面上。“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C、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更为直接地抒发寂寞和忧伤。“独”字突了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
5、《水调歌头》
A、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欢时的联想和想象。词的开篇接连两个发问,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隐约中透露出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
B、下片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沉思、探求。除开头写月移光转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
C、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的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
D、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可见,寓哲理于抒情之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E、全词充溢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绪。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A、首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泪里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剑外”“蓟北”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遥,“忽传”表现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初闻”是刚一听到之意,“涕泪满衣裳”,尽写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
B、颔联、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愁何在”,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喜欲狂”,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颠狂了,生动地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