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27 10:09:2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60个字。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列子》这部先秦文学作品的常识;掌握当时社会面貌。积累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结合语境理解其含义,按现代汉语规范翻译文言文;背诵重点段落,增加积累,培养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并用现代观念去审视,评价其进步意义、历史局限;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疏通文义过程中,解释词语,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讨论、探究理解愚公的人物形象,神话寓意;多角度看一个问题的阅读方法。
3、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敢于迎接挑战,向往成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愚公的人物形象,神话寓意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2、多角度看一个问题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文学常识
  1.简介有关寓言的知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非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散文中有不少此类作品,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2.简介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今本《列子》是东晋人张湛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百三十四则,题材较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二、阅读分析(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本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即写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的特点和本来的地理位置。为愚公移山之难设伏,以此反衬愚公移山的决心很大,其精神可嘉。
  本段应掌握的文言实词:方(见方,指面积)
  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河阳(黄河北岸。河,黄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本段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部分,写愚公移山,得到全家人和遗男的支持帮助。
  本段应掌握的文言实同:惩(苦于) 汝(你,文中作“你们”之义)
  许(赞许) 易(交换)
  曾(乃,并)此(换牙)
  本段应掌握的通假字有:指——直 反——返
  本段应掌握的文言虚词:且: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副词,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
  诸:(兼词,之于)
  以:(介词,凭)
  本段应掌握的文言句式。习惯句式。(“如……何”,其意思是“把……怎么样”。)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写愚公面对智叟的嘲笑,理直气壮地驳斥智史的观点。
  本段应掌握的文言实词:彻(通)苦(愁)匮(尽)
  本段应掌握的通假字有:惠——慧 亡—一无
  本段应掌握的修辞手法:顶针(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