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0字。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走进科学获真知”学案
科学,人类文明的奇葩、硕果。
科学,拓展了人类的时空。
科学小品,科普活动中的轻骑,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既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一身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
在科学已成为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的今天,让我们驾驭这一轻骑,走进科学世界。
单元目标 语文应用
本单元选入的五篇科学小品,或从正面展示科学的伟大力量,或从反面思考科学的消极影响,体现人们对科学的辩证认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智慧与力量,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科学小品这类特殊体裁作品的学习中,体会其文体特点。
l 语文审美
本单元的课文,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神奇的科学领域,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科学智慧的美丽光芒,我们在体验课文的意蕴,整合有用信息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和提高我们对科学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l 语文探究
课文为我们展示的科学世界的奥秘,必将引发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我们在学习中,要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探究科学研究应当掌握的一些方法;也要在阅读中把握作者思路,深入探究课文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掌握科学小品写作的一些技巧。
分课解说
沈致远的《说数》,通过对数学发展历程的叙述,展示了科学智慧在开拓人类知识领域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叶永烈的《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通过对神奇的超低温现象的描述,展示了科学在探究自然利国利民奥秘方面的无穷魅力。
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审视了化学药品的滥用对人类千万的危害,批评了人类主宰万物的傲慢心态。
刘易斯•托马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说明动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启发人们纠正人类傲视生命万物的眼光。
比尔•盖茨的《足不出户知天下》,通过对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展示了科学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方面的美好前景。
学法引领
学习本单元的这些课文,要与本单元“做一个科普使者”的表达交流活动结合起来,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培养探究意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说明抽象事理的能力。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又要与学习“点击链接”中介绍的语文知识结合起来,积累知识,提升能力。
说明的方法,是科技说明文普遍使用的手段,要把抽象事理、陌生事物说明得具体、生动,让读者容易理解、接受,喜欢读,必须恰当选择、运用说明方法。
句式的选择与调整,就是古人所提倡的“炼句”,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掌握的知识。不同文体,不同文章,在句式的选择与调整方面有不同表现,有不同要求。分析文章的句式特点,有助于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4 说数
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数”,在长辈教我们的儿歌里面就有用到数字的。比如数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又如一字歌:“一颗豆,一粒米,一颗一粒要爱惜;一点油,一滴水,一点一滴不浪费;一枝花,一棵树,一草一木要爱护;一分钟,一秒钟,一分一秒不放松。”
数字是多么的有趣呀!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它就带着我们去认识生活。无论在哪里,数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那么数到底是怎么来的?数又是怎样发展的?数还有怎样的趣味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数》这篇课文,说说数。课文饶有趣味地一步步告诉我们,数是怎样来、怎样发展的:从扳手指到十进制,从自然数到虚数,到复数,数的发展,每一步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的发展史,随着生活的不断需求,不断展开新的篇章。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对数学的美,形成新的认识。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数使我们的生活精彩,使我们的生活美丽。通过学习,我们会更加喜爱数,喜爱科学;今后踏进数的王国去探索,去创造,取得新的成果。
数学的美,也就是生活的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的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要学会怎样写科普文章。
[听课之前想一想]
①“数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此你在哪方面感受比较深刻?
②“数学天地充满诗情画意”,对此你能找到什么画面加以描述?
③“数学的应用相当实际”,对此你又能举出什么例子加以说明?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
l 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沈致远教授,江苏溧阳人,1929年月11月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曾留校任教。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处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工业界,现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发表论文40多篇,并握有11项美国专利。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其中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科学散文视野开阔,目光犀利,文思奔放,立论严谨,文笔典雅,题材涵盖广泛,曾被誉为“在整个文坛的散文创作上开了新生面”。
[温馨提示]
人们指出,科学有“三美”:一、严谨缜密的逻辑美;二、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诗意美;三、符合实际应用的生活美。
l 链接数学家名言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古希腊•普洛克拉斯)
没有那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地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美国•卡鲁斯)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英国•培根)
研究科学最宝贵的精神之一,是创造的精神,是独立开辟荒原的精神,科学之所以得有今日,多半是得利于这样的精神,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是另辟蹊径,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中国•华罗庚)
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科学需要实验。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这是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往往需要数学观念来表示。所以数学家有饭吃了,但不能得诺贝尔奖,是自然的。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这也许是件好事。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一个数学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数学。历史上数学的进展不外两途:增加对于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广范围。(中国•陈省身)
作为人类思维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产物,数学能怎样呢?是令人钦佩地适应客观的现实。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些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数学之所以声誉高有另一个原因:正是数学给严格的自然科学供了一定程度的可靠性,非数学则不可能有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德国•爱因斯坦)
[友情放送]
专家指出,与数学最接近的学科很可能是音乐与诗歌。爱因斯坦就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诗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他自己就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电磁学泰斗麦克斯韦就喜欢写诗,他的方程组就是一首伟大的诗。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就是地质学家李四光。我国最优秀的水利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先生还是一位诗人。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都是写诗的好手。
科学是美丽的,因为科学家们有一颗能感受美、创造美的心灵。
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获得的知识,而是不断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