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90字。
《水浒传》 简介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祖籍苏州,进士出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学生。又传施耐庵曾在张士诚义军中做幕僚。
国籍: 中国
文体: 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
主要内容: 《水浒传》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广大农民在贪官逼迫下,无以为生,纷纷占山为王,结盟起义的历史史实,记述了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作品主题:
①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
作品展示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品具体刻画了高俅、蔡京、杨戬、童贯为首的封建官僚贪赃枉法、互相勾结、
无恶不作,但这些贪官的总后台就是徽宗皇帝,昏君佞臣组成的统治集团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②歌颂农民起义英雄。
一百零八位头领个个都是勇武智慧、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反抗黑暗的封建统治,对抗腐败的官府,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③揭示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原因之一。
“招安”是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也体现了农民起义领袖思想上的局限性——宋江、卢俊义等人具有浓厚“忠君”思想,他们又是梁山义军的主要领导,影响和左右着义军的发展趋势,宋江上梁山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梁山泊上高悬“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博取功名,封妻荫子。
故“招安”是其必然选择,失败是起义的必然结局。
④严重的忠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进步意义。
艺术特色:
1、生活化、个性化的刻画人物
作者紧扣阶级出身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在行为中表现人物性格。李逵、武松、三阮、刘唐、张顺等下层劳动者,深受官府恶霸的迫害,反抗意识最强烈,走上梁山也最容易。而林冲、宋江、卢俊义、杨志等官吏上梁山的道路则比较曲折: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生活优越,有地位,有娇妻,他是在被高俅逼得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上梁山的;杨志,杨家将之后,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是在先失化石纲、后失生辰纲、功名无着的情况下走上梁山的;而卢俊义被赚上山后从来就没安下心来,宋江则带着梁山的一班人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断送了梁山起义。
人物的性格是在具体环境和行动中得以表现的。如林冲一出场就置于妻子被高衙内调戏的冲突中,使得他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性格发生的彻底的变化;又如鲁提辖一亮相就碰上了金氏父女的哭泣,为展示鲁提辖的疾恶如仇、仗义疏财、武艺高强、精明机智做了铺垫。
2、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作品耐读
细节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且使作品极具感染力。如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紧抓“热”、“渴”二字,完成一系列铺垫,才使心细的扬志误入圈套,充分体现出“智取” 二字。又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冲买酒时将火炭盖了,来时草厅已被大雪压塌,林冲探身入摸,火种已被雪水浸灭,为后草料场被大火燃烧必是奸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