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50字。《青玉案•元夕》课堂实录 作者广东省惠州市龙门中学 钟凤娥
《青玉案·元夕》课堂实录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中学 钟凤娥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的学习、积累,学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首词在字面层次上的理解不难,难的是通过写作背景理解“他”的寓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境界。而且诗词中关于元宵节的作品也不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我在拓展部分安排了另一首词——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设计本节课堂时我遵循一下三点:
(1)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从字面层次研读词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2) 学生通过思考和转移,老师适当点拔,从背景角度切入帮助学生理解“他”的寓意。这是教学的难点。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出现的重要的艺术手法——衬托(反衬)和托寓。
教学实施:
〔一:导入〕
师:上课前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天庭的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就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日这天到人间放火,准备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凡间的百姓无辜受难,就冒著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大家听到这件事,都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终于,有个老人想到一个好办法,他说:“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非常赞同,于是便分头去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因此保住了生命及财产。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因此每到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庆祝。
虽然这仅仅是传说,但现在我们的元宵节确实是过得非常热闹。同学们都来想想,元宵节自己家乡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活动啊?
生: 有。
师: 那么大家回忆一下,每年的元宵节我们有哪些活动呢?
生1:我们那里每家都吃汤圆。
生2:我们家乡都会挂大大小小不同的灯笼,还会放烟花。
生3:我们那玩爆竹玩得特别厉害。早上开始就劈劈啪啪响个不停,很热闹。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元宵节的印象还是很深的。我还听说一些地方元宵节那天有游神会看,就像鲁迅《五昌会》里边所描写的那样。我们过元宵节是这样地热闹,那么,大家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古代的人是怎么样过元宵节的呢?下面就来学习伟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关于元宵节的《青玉案·元夕》。
〔二:作者介绍〕
(课件展示课文标题)(展示PPT1)
师:我们注意屏幕,在学习上一首词时我们已经了解到,“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意思为元宵节之夜,是词的题目。对于作者辛弃疾我们应该不陌生了。大家能用一两个词开阔你所知道的辛弃疾吗?
生1:性情豪放
生2:爱国
生3:才比苏轼
师:看来大家对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为了更好地学习诗歌,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的介绍。
(课件展示)(展示PPT2、PPT3)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