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本课件制作精美,版面清晰。抓住了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和六个方法——留、删、换、调、补、贯。有示例,有练习。适合高考第一轮复习使用。附教案,约3290字。
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
教学设想:
1、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2、用电子屏幕,实现较多文字内容的较快切换。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六方法”学习,当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错误有:①“解”和“杀”意义不同;②牛头、牛脖子、牛肚子之类为原文所没有的;③“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不很明确,如译为“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可能会好一些;④“一个厨师丁”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译作“一个叫丁的厨师”;⑤“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妥,可改为“进刀时”;⑥“合乎桑林的舞蹈”,不通,应译为“合乎桑林舞的节拍”;⑦“传说中尧的乐曲”没